大庄园邮箱(大庄园官网)

hacker|
92

急需有关成长的故事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著名女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教师家里。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家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绿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的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艾米莉非常喜欢文学。爸爸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人家借。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端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往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险些撞上了马车。

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这是一本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完全沉浸在悲哀之中,根本忘记了烤箱中的面包。这是,姐姐回来了,一进门,感觉有股什么怪味道,就喊了声:“艾米莉,什么东西烤糊了?”艾米莉此时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没有听到姐姐的叫声。夏绿蒂到处闻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来的。她赶紧跑过去关了电闸,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递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惊,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绿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莉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个心思看书,琢磨,就这样看了许多好书。后来,她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写出了一部文明世界的作品——《呼啸山庄》。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巧稚是个聪明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因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可她非常想读书,于是,就去求妈妈了。

妈妈心软,总算答应让好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外国报纸曾经这样介绍华罗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那么,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的成功,靠的是顽强、刻苦的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我们会在熊庆来的故事里,讲到这件事)。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从不受外界的干扰。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妙—— 呜”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他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时,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互相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来。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可是李大钊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作。他做作业,多么认真呀!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来购物的母亲给撞见了。母亲看不惯甘地那一付不正经的模样,当场就说了他几句。哪知道,甘地不认错也就罢了,竟然还理直气壮的顶撞母亲说:「妈,你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吧?偶尔不修边幅又不碍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亲没等甘地把话说完,就连忙摇头制止,说:「孩子,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吗?再说,连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贴的,将来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亲处理众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现在就向我低头认错,只希望你日后能改过。」

又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字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关系?这次全班同学都考满分,只有你一个人考八十分;如果你听老师的话,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们就可以接受表扬了。」

从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这麼的择善固执,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险精神,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无理压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为印度全体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并且成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圣雄。

华盛顿的父亲是大庄园主,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也夹杂着一些杂树。一天,父亲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伤害一棵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又着急,又害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傍晚,父亲来到了果园,尽管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你没有砍掉果树吧?”

听了父亲的问话,华盛顿想了一想,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苹果树。”

对于华盛顿的诚实,父亲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华盛顿说:“砍掉了苹果树,你该受到批评,但是你没有说谎,我就原谅你了。这是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话!”

什么是德国的容克?

容克是德语Junker一词的音译, 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起源发展

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不同类型.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乡村容克指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德意志骑士领主的后裔.他们集领主权与乡村政权于一身.16世纪,容克为了扩大谷物生产,大量强占易北河以东农民的份地,以农奴的劳役经营商品生产性的大庄园经济.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 1653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列·威廉赐予容克以"完全支配"农民的权力,并给予免税等大量经济优惠.在1807年开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中,容克受到重大打击. 19世纪以来,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要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 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成为保留许多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在容克庄园中,雇农仍然处于半农奴的地位.这种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用资本主义剥削逐渐代替农奴制剥削的方式被称为普鲁士道路.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O·von俾斯麦. 1871年普鲁士"自上而下"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成.帝国国会中的德意志保守党和国会外的农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军队中的军官也多出身于容克,从而使整个德意志帝国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玛共和国时期,容克敌视共和政体,支持A·希特勒执政. 德国的帝国主义特征被称为是“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历史上或者现在有没有罗斯这个国家?

你好:

罗斯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只是各个地区的称呼不太一样。

以下是一些详细资料,供你参考。

一:

9世纪中叶—12世纪初,在东欧平原上建立的以基辅为首都的早期封建国家,又称古罗斯、罗斯国。862年诺曼人留里克率领亲兵队在诺夫哥罗德登上王公宝座,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同时,另外两个军事首领阿斯科德和迪尔也在基辅建国。斯拉夫人高大威猛,素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公元9世纪末,奥列格王公率诺夫哥罗德大军南下,一举征服了基辅,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奥列格王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位“罗斯大公”。此公崇武尚力,喜欢扩张掠夺,在他的努力下,基辅罗斯逐步发展成为欧洲著名的强国。

为何瓦里亚基人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夺得宝座?还要有赖于当时纷乱频仍的局势。东斯拉夫部落间争斗不息,最后决定邀请勇猛善战的瓦里亚基人(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日耳曼部落诺曼人)首领留里克到诺夫哥罗德平息争端。斯拉夫人是欧洲人数众多的一个民族。当西欧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时,斯拉夫人还只是些分散的部落。这些部落互相争斗不断,甚至没有一个部落强大到能够称霸。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古怪的事:这些互相争斗的斯拉夫人部落,也就是后来的俄罗斯人部落,请求北欧人(又称诺曼人)的头领留里克来统治他们。他们对留里克说:“尊敬的大王,我们的国家辽阔而富饶,但却没有秩序,请来管理和统治我们吧!”

瓦里亚基人的首领留里克欣然接受了邀请,偕同两个兄弟西涅乌斯和特鲁沃尔率领众亲兵来到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留里克王朝。这就是著名的“瓦里亚基人应邀为王”的故事。这是一段看来有些荒谬怪诞的传说。它最早见诸于公元1113年基辅别彻尔修道院一位叫涅斯托尔的僧侣完成的《往年纪事》。该书是俄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编年史著作,基本按年代顺序记述了东斯拉夫人和古罗斯国家的历史,从传说时代起一直写到公元1110年,其资料来源主要依据拜占庭帝国的编年史、斯拉夫人的历史著述、一些关于罗斯编年史的手稿、王公贵族的档案以及民间传说等,是研究东斯拉夫人和古罗斯国最重要的文献。18世纪,在彼得堡科学院工作的德国学者根据《往年纪事》中所记载的这段传说和其他史料,得出结论:基辅罗斯国家起源于诺曼人。

留里克死后,奥列格继位。这个奥列格是个天生的北欧海盗,一天不打仗就不舒服。他率军南下,征服了斯拉夫人的又一个重要城市基辅。奥列格将基辅作为国家的中心。从此,北欧人建立的斯拉夫人国家,就以基辅为名,称为“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征服了周围各部落,包括波利安人、伊尔门湖地区的斯拉夫人、拉季米奇人和克里维奇人,其统治者开始称为大公。外来的留里克王朝并没有改变东斯拉夫人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反而自己渐渐被同化,在血统上与东斯拉夫人相融合,并接受其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成为斯拉夫化的本地王朝,其王统绵延了600余年。留里克王朝初期,大公向各部落征收赋税,实行巡行索贡制。每年初冬时节,王公们率领亲兵队四处巡行,向居民们征收粮食、毛皮、蜂蜜、蜂蜡等物品,次年春天再运往君士坦丁堡出售,换取纺织品、酒、水果等物品。为了扩大领土,控制通往黑海的商路,基辅罗斯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战争。907年,奥列格率2000艘战船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订立和约,缴纳96万格里夫纳贡银,并使罗斯商人获得免缴贸易税的权利。斯维亚托斯拉夫统治时期,罗斯的疆土不断扩大,先后征服伏尔加河中下游、北高加索,打通了通往东方的道路,后又联合拜占庭,打败保加利亚,将领土扩张至多瑙河口。988年,弗拉基米尔娶拜占庭公主安娜为妻,并宣布接受基督教(东正教)为国教强令基辅臣民接受洗礼,在罗斯建立大主教区,大量兴修教堂和寺院。

10至11世纪时,基辅罗斯的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铁犁得到改进,可以进行深耕;休耕制盛行,出现二圃制和三圃制;农作物的种类增加;不少森林被开发为牧场。生产水平的提高加速了村社农民的分化。少数富户兼并了破产农民的土地,丧失土地的农民则逐渐沦为依附农民。

从10世纪中叶起,王公贵族开始夺取村社的土地,建立大庄园,以征收租税的办法代替索贡巡行。教会也通过获取捐赠和兼并农民土地,获得大片地产。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到11世纪时,罗斯约有80多个城镇。手工业开始得到很大发展,对外贸易也相当发达。大城市中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行业,形成地方经济中心。但是社会分工还不固定,自然经济仍居于优势。智者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通过立法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封建关系。

教会也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以神化封建统治。基辅罗斯封建制度至此确立起来。基辅罗斯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它与东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通商关系,以通婚等方式与波兰、法国、匈牙利、挪威等国王朝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基辅作为罗斯的行政和宗教中心建有富丽堂皇的王宫、都主教宫殿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其规模与华丽,可以和君士坦丁堡相媲美。

基辅地区的东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利安人)很早就经营农业。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新兴贵族成为封建田庄的经营者。从10世纪中叶起瓦里亚基人出身的王公和亲兵队也开始经营土地,建立起封建田庄。在智者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剥削日益加重,国内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农民犁去领主的田界、杀死王公贵族的管家、焚烧主人的田庄等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为保护封建主阶级的利益,雅罗斯拉夫于11世纪30年代编修《古罗斯法典》(又称《雅罗斯拉夫法典》),规定对于破坏田界、盗窃牲畜、纵火焚烧田庄者都要处以罚金,或抄家没收财产,或全家驱逐出境,或卖身为奴等。

基辅罗斯的城市出现得较早。首都基辅不仅是罗斯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建有拜占庭式的索菲亚大教堂和世界闻名的彼舍拉修道院,形成罗斯的文化中心。手工业有冶铁、金属加工、武器制造、制革、制陶等。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是罗斯内外贸易的重要商路。基辅罗斯与拜占庭、西欧北欧各国、东方*各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关系。

随着各地大贵族势力的增强及地方自然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国家政权日趋瓦解,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地方公国。12世纪初弗拉基米尔二世·莫诺马赫曾企图恢复基辅罗斯的统一,但未能实现。

由于受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拜占庭的影响,生产力水平较高。因此,东斯拉夫人越过奴隶制社会,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2世纪30年代以后,统一的罗斯国家已不复存在,罗斯历史进入封建割据时期。

二:

俄罗斯的起源——古罗斯国家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研究过去正是为了理解现在所发生的一切。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地跨欧亚大陆,领土约占欧洲的一半和亚洲的三分之一。1914年以前,俄罗斯领土面积为2,280万平方公里(其中殖民地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亿,有150多个民族。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呢?

俄罗斯起源于古罗斯国家。八、九世纪之交,东欧平原出现了3个斯拉夫人的准国家组织——库雅巴、斯拉维亚和阿尔塔尼亚。库雅巴以基辅为中心,包括整个第聂伯河中游地区,是以波利安人为核心的大部落联盟。斯拉维亚在诺夫哥罗德地区,是以伊尔门斯拉夫人,即斯洛温人为主的大部落联盟。阿尔塔尼亚的位置大约在东部,是以维亚吉奇人为中心的大部落联盟。

九世纪时,居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瓦良格人入侵东欧并对东斯拉夫人进行了征服,这一过程加速了东斯拉夫人第一个国家的建立。在俄国古代编年史《往年纪事》中,称瓦良格人为罗斯人,其建立的国家以基辅为中心,所以古罗斯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其疆域东起喀尔巴阡山,西迄顿河,北起波罗的海南岸,南到黑海北岸。公元1000年左右,领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统治者奥列格被尊为“大公”,为巩固统治,他制定了一部《罗斯法令和法律》,把居民分为自由人和奴隶,自由人分为富人和穷人。明文规定抢劫富人财产的穷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奥列格的后人弗拉基米尔为了巩固正在形成的封建关系和大公政权,禁止了东斯拉夫人的多神教,宣布基督教为国教。988年,他通过与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希腊正教派的基督教。只是做礼拜时,不用希腊语而是用本族语言。基督教的传入一方面巩固了大公的权力,发展了文字和教育,加强了基辅罗斯和拜占庭的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基辅罗斯的国际地位,使它跻身于欧洲文明国家的行列。

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各地封建割据势力的加强,到了12世纪,基辅大公的政权已名存实亡,形成许多独立的公国。13世纪,蒙古人入侵罗斯,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地带建立了金帐汗国对罗斯进行统治。蒙古人的统治延缓了罗斯社会的发展,扩大了罗斯同西欧的差距。如果说,11至12世纪的罗斯具有拜占庭文化的色彩,那么,13至15世纪的罗斯则深深地打上了蒙古文化的烙印。蒙古人的入侵结束了基辅罗斯的历史,基辅罗斯被分为东北罗斯和西南罗斯两部分。西南罗斯为了抵御金帐汗国的侵略,归附了当时比较强大的立陶宛公国,而东北罗斯则形成了罗斯人民反抗蒙古统治的中心——莫斯科公国。

1480年,莫斯科公国军队在乌格拉河打败蒙古军队,结束了延续近两个半世纪的蒙古人统治。1505年,瓦西里三世继位,完成了东北罗斯的统一,始称“俄罗斯”。从1462年到1533年,俄罗斯国家的领土从42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80万平方公里,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到乌拉尔山脉的支脉,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

三: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

每当人们看到现代历史中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属于斯拉夫人的姓氏时,就会产生许多疑问,斯拉夫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为何称之为斯拉夫?为何会产生如此众多、诸如柴科夫斯基、肖邦和托尔斯泰这样的艺术家和文学家?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溯斯拉夫人的历史。

现今生活在维斯瓦斯流域的人们都知道斯拉夫始祖的故事:据说,远古时代斯拉夫人的始祖名叫潘诺,他有三个儿子:列赫、捷克和罗斯。孩子们长大成人后,便告别家乡潘诺尼亚,出外闯荡。

列赫在西北地区自立门户,形成现在的波兰人。

捷克则在西南部娶妻生子,他的后代就是今天的捷克人。

罗斯到了北方,于是有了后来的俄罗斯人。

尽管关于斯拉夫起源的传说在斯拉夫各民族中不尽相同,但是,种种传说世世代代支持着斯拉夫人同祖同宗这一理念。

然而,最新考古学的材料却表明古代斯拉夫人的发源地在第聂伯河、维斯瓦河流域即今天的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当时也不叫作“斯拉夫人”而是维内德人、斯克拉文人和安特人。

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已经在史书中提到了维内德人,其中以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最为著名。塔西佗提到的维内德人,居住在喀尔巴阡山脉东南到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地区。斯克拉文人居住在西起萨瓦河、东到德涅斯特河、北抵维斯瓦河的地区。安特人在第涅伯河与德涅斯特河流域之间。

公元六至七世纪,斯克拉文人发展迅速并向巴尔干半岛迁移。

五至六世纪是一个尚武的时代,由于民族迁移引发的占端频繁,维内德人、斯克拉文人和安特人的部落同盟,开始对拜占廷进行掠夺。他们虽然武器落后,只有盾和标枪,但是,作战时勇猛顽强、灵活机智。在逃避敌人追赶时,潜入水中,嘴上衔根芦苇杆帮助呼吸令拜占廷人很头痛。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葛新生)“随着外部世界对维内德人、斯克拉文人和安特人的了解愈深,那么维内德和安特人的称谓逐渐被斯拉夫所代替。那么斯拉夫是斯拉夫人的自我称谓,来源于斯拉夫语CΛOBΛ,即说话和语言的意思,那么斯拉夫就是斯拉夫人自认为相同的人。”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征战,斯拉夫人几乎占据了整个原来由君士坦丁堡控制的巴尔干半岛。

到了公元七世纪,斯拉夫人已经分成了东、西和南三支,西部斯拉夫人的第一个国家萨莫位于今天的波希米亚,持续了大约35年,据说是由一个法兰克商人于623年建立的。

约在公元830年时,大致在原萨莫国土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大莫拉维亚。西部斯拉夫人的另一个早期国家是波兰,该国初建于十世纪后期,史称大波兰公国。梅什科当选为大波公国的第一任大公。

南部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国家是保加利亚王国,公元680年定都普利斯卡,国王是阿斯巴鲁斯。这个国家是由来自亚洲的突厥族保加尔人和斯拉夫人共同建立的,后保加尔人被斯拉夫人所同化。

南部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二个国家是塞尔维亚王国,850年时建立,费拉斯蒂米尔为开国元勋。

与此同时,东部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建立起一个早期的封建国家,当代人称它为罗斯。罗斯最初可能是居住在罗斯河一带的古斯拉夫部落的总称,因罗斯河而得名。传说罗斯人的首领叫做基伊,他在第聂伯河右岸建立的都城叫做基辅。到九世纪初几乎半数的东斯拉夫部落以基辅为中心实现了联合。此时,建立东斯拉夫人国家的条件已经成熟。

来自北欧的瓦良格人的参与,加快了国家的形成。东斯拉夫人称来自斯堪地那维亚的日尔曼部落为“瓦良格人”。

九世纪中叶,罗斯部落间互相争斗不休,最后大家都厌倦了,于是互相妥协,他们派代表渡海到瓦良格人那里,请他们来管理和统治。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接受邀请,到诺夫属罗德当了王公。加冕之后他把自己的亲信派到各地,向居民征收贡赋。留里克之后继承他的奥列格在882年南下征服基辅,并把统一国家的中心移到这里,这一年被认为是基辅罗斯的建国之年。

瓦良格人介入的同时,也把他们的管理方法带到了这块土地上,这是一种完全依赖贡赋的方法。这一时期罗斯对拜占廷的贸易和战争促进了罗斯本身经济的发展和拜占廷文化对罗斯的渗透。

十世纪末,在罗斯与拜占廷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便是罗斯接受基督教为国教。

957年,基辅大公伊戈尔的贵孀奥丽加前往君士坦丁堡拜访拜占廷皇帝。奥丽加的美丽使拜占廷皇帝一见倾心,他向奥丽加求婚,但奥丽加回答说,她还是一个异教徒,要成为基督徒还需要洗礼。洗礼后,通过引用基督教教义,她又巧妙地摆脱了婚姻。

奥丽加是接受基督教的第一个基辅大公,她还让自己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也皈依了基督教。斯维亚托斯拉夫的儿子费拉基米尔当上了基辅大公之后考虑将基督教作为国教。

涅斯托尔在《往年记事》中记载了这样的传说:费拉基米尔专门派出了一个使团去考查信奉不同宗教的国家,使团回来后向他报告说“伊斯兰教徒没有欢乐,还是禁酒主义者。而罗马天主教的仪式中,看不到荣耀等等。”费拉基米尔对伊斯兰教徒说,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他也拒绝了犹太教,因为他觉得犹太教的神不够强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而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也有不足,它们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斋戒。相比较而言,一个使团成员说,拜占廷的东正教教堂里能见到人间罕见的光辉和壮丽。于是,费拉基米尔决定以基督教为罗斯国教,并娶拜占廷的安娜公主为妻。

拜占廷帝国信奉的基督教,主张政教合一。帝国皇帝就是最高政治首脑,也是最高的宗教首脑。教徒们被要求敬畏上帝同时崇拜大公。接收基督教是罗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共同的宗教把罗斯与拜占廷紧密地联系起来。随着大批拜占廷神父的到来和罗斯的基督教化过程,拜占廷文化涌入罗斯。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葛新生)“在罗斯接受了基督教以后,罗斯已经就被纳入欧洲文明之中。但是在1054年,基督教会发生东西教会的分裂以后,欧洲文明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使用拉丁文为主的西方罗马天主教文明和以使用希腊文字为主的拜占廷东正教文明。随着拜占廷东正教神职人员的大批到来,拜占廷文化涌入罗斯。”

最先在罗斯得到传播的是拜占廷的宗教艺术,到处建起了拜占廷风格的教堂。到十一世纪,众多葱头式的圆顶在罗斯的天空下金光闪闪。当时一个编年史家把基辅称为东方的饰物,君士坦丁堡的匹敌。

罗斯统一文字的使用也是与接受基督教密不可分的。罗斯接受基督教后,一种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创造的文字所翻译和编撰的文献、以及宗教著作被引入罗斯,同时传入罗斯的还有标点符号,书写材料如兽皮纸、墨水、颜料的制造技术以及书籍的装订技术。这些都对罗斯积累文化知识、发展民族语言起到了推动作用。

采用统一的文字后,罗斯人自己编写和创作的历史、宗教、政论、文学作品也大量涌现。

基辅罗斯的政治制度,并没有依照拜占廷的模式形成中央集权。基辅大公把土地分给封邑王公,对于大公之位的继承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因此到十二世纪时基辅罗斯已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公国。

十一世纪中期以来,频繁不断的封建战争对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十字军东侵,引起世界贸易主干线的改道,又使罗斯特别是基辅丧失了往昔的有利地位。但对于罗斯来说,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1206年,在亚洲的腹地,一个蒙古国家诞生了,于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蒙古人的征服以最为迅猛和激烈的方式,突然登上了世界舞台。

1223年5月,蒙古军同罗斯军决战于卡尔卡河畔,结果罗斯人战败,蒙古人进军伏尔加河东岸。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军侵入罗斯东北部,接着又占领费拉基米尔,并向诺夫哥罗德进军。1240年,率军攻占了基辅,并准备远征西欧。1242年远征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在捷克战败后,率军返回伏尔加河下游,建立起一个伊斯兰教国家,金胀汗国,定都萨莱,从此开始了蒙古对罗斯长达240多年的统治。金胀汗国对罗斯的统治只保留各公国的封建政权,给各王公颁发封造,即治理公国的证书,各公国必须向金帐汗国称臣纳贡,并负担军役。金帐汗自以为这样一来统治很得意,实际上,反抗蒙古人统治的斗争不断发生。蒙古入侵后,罗斯经济遭到了破坏,十四至十五世纪罗斯经济逐渐恢复,并进入发展阶段。

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统一,逐渐强大的莫斯科公国成为完成统一的中心。莫斯科周围农业发达,莫斯科河河运便利。在过境贸易中,不仅可以征收大批捐税,而且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城市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成了莫斯科公国的首都。莫斯科大公在领导罗斯争取独立和统一的过程中,按照蒙古的方式发展其军事、税收、土地和政治制度。十四至十六世纪,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逐渐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葛新生)“十四到十六世纪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形成的时期,罗斯在莫斯科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和统一的过程,加强了它的东方化趋势。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要求集中一切力量,于是形成了绝对服从君主和忠于东正教的信仰的社会意识,而莫斯科的大公和沙皇不但继承了金帐汗的绝对权力,而且还将全部领土或者土地作为自己的财产,同时作为控制军事领导力量和建立政权基础的手段,军工领地制和劳役制开始兴起,逐渐形成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终于成为对罗斯国家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

1328年,莫斯科王公伊凡•卡利达从金帐汗那里得到了费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的册封,他一面贿赂讨好金帐汗以获取信任,一面用武力和征税削弱其他公国,他的那些继承者们也如法炮制,使得莫斯科公国的势力不断增长。在伊凡三世统治时期,罗斯最终摆脱了外族奴役的羁绊。

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东北罗斯的统一,此时,罗斯的疆界已是北达白海、南到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分支,面积为230万平方公里,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瓦西里三世死后,伊凡四世继位。1547年伊凡四世举行加冕典礼,自称沙皇。

三个资料,有重合的,但不矛盾。

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满意,记得采纳噢。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0-06 上午 05:33:36

    。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

  • avatar
    访客 2022-10-06 上午 05:00:22

    “伊斯兰教徒没有欢乐,还是禁酒主义者。而罗马天主教的仪式中,看不到荣耀等等。”费拉基米尔对伊斯兰教徒说,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他也拒绝了犹太教,因为他觉得犹太教的神不够强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而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

  • avatar
    访客 2022-10-06 上午 11:03:10

    军南下,一举征服了基辅,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奥列格王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位“罗斯大公”。此公崇武尚力,喜欢扩张掠夺,在他的努力下,基辅罗斯逐步发展成为欧洲著名的强国。为何瓦里亚基人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夺

  • avatar
    访客 2022-10-06 上午 09:16:58

    ,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绿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莉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个心思看书,琢磨,就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