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是什么意思?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按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可分为飞出地投资型、飞入地投资型、两地共投型。
飞出地投资型:即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
飞入地投资型:即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
两地共投型:即由两地按照协议共同分担基础建设投入。
2020年11月5日,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签署友好园区合作协议,拟开展“飞地经济”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围绕商业航天、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开展合作,按照双方产业特点,推动两地产业项目转移;共同举办航天主题特色活动,扩大两地航天产业影响,提升两地航天产业吸引力。
据了解,双方还将按照协议定期交流互访,加强人员交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组织制定中长期合作发展规划,商定合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研判相关产业发展态势,组织实施和推动落实相关工作等。
飞地经济什么意思?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特点为由点对点的企业转移转变为区对区的产业转移,由单纯的资金承接转变为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
形成原因
按飞地形成的原因,可分为集约用地型、优势互补型、产业梯度转移型。
集约用地型
该类型是“飞地经济”模式的最早表现形式,以福州市永泰县建立马洋工业集中区为代表。它不仅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更是探寻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
优势互补型
该类型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典型案例如大连市长海县与普兰店市的合作。
产业梯度转移型
该类型中,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飞地经济工业园成为首选之地。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
为何厦门不能像深圳那样搞合作区
厦门也在打造合作区哦。厦门,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厦门的土地总面积是全省最小的,仅为1699平方公里左右。在行政区划调整难度很大的情况下,通过与周边地区打造合作区、打造飞地经济,也是厦门产业发展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早在2013年。厦门与泉州辖下的安溪县达成“飞地经济”战略意向,并推动在安溪南翼新城启动思明园建设。计划数年内,由安溪承接厦门岛内百家以上成长性好、贡献力强的电子、机械类企业入驻。如今,这里渐成项目洼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开花结果。厦门安溪经济合作区通过“飞地”建设,采取财税“五五分成”的合作模式,厦门留住了税源,安溪拓展了税源,企业破解了用地、用工成本高等问题。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安溪与厦门两地的GDP、工业产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实现企业与两地政府三方共赢。此外,合作区的财政收入还可享受到省级部分五年内全额返还的优惠。实际上,通过与周边地区打造合作区,也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大都市圈,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一种重要途径,尤其是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都市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飞地经济模式的模式的优势
特点为由点对点的企业转移转变为区对区的产业转移,由单纯的资金承接转变为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飞地经济”是保持现有的行政区划、又突破区域分割、实现区域间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一是解决投资瓶颈。基地建设投资大,不确定性高,以往的基地建设完全由当地政府进行投资,财政压力大,也不利于市场化运作。由于飞地经济的税收共享,在基地前期建设中也必然引入政府的投资;也更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加入基地建设投资的队伍中来,有利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形成。
二是解决招商瓶颈。基地建设完成后,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招商引资,只有以各个项目为依托,基地经济才能蓬勃发展。完全由基地当地政府引资,一方面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吸引发达地区的企业。“飞地经济” 模式的引入,通过利益机制的完善,激发了飞出地政府的积极性,充分借助飞出地政府对转出企业的引导,来解决招商项目不足的问题。
三是解决管理瓶颈。“飞地经济”工业基地在管委会的机构设置、人员引进中,加深地区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革新服务理念,完善基地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坚定了转出企业迁移的信心,解决了基地管理的瓶颈。
什么是“飞地经济”?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飞地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分类:
按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可分为:
(1)飞出地投资型,即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
(2)飞入地投资型,即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
(3)两地共投型,即由两地按照协议共同分担基础建设投入。
扩展资料: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
《意见》强调,发展“飞地经济”,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遵循市场规律,着力提升合作园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
要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合作各方良性互动、互利共赢;要坚持平等协商、权责一致,强化合作发展理念。
着力扩大发展成果,实现权利与责任对等;要坚持改革创新、先行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有条件地创新政策供给,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意见》提出了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支持合作方创新合作模式,合理分担相关成本,建立完善的议事协调机制、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鼓励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方式开展“飞地经济”合作。
二是强化资源高效集约节约利用。飞地园区建设用地原则上使用所在地土地指标,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强化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建设绿色园区。
三是规范指标统计口径和方法。明确园区所在地政府统计部门为统计主体。允许合作方综合考虑权责关系和出资比例。以及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指标进行协商划分,仅作专门用途供内部使用。
四是加强统一市场建设。支持合作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逐步探索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推进转移企业工商登记协调衔接,支持合作方开展质检、通关、市场执法等领域的标准对接和结果互认。
五是支持在各类对口支援、帮扶、协作中开展“飞地经济”合作。支持通过“飞地经济”,发挥市场机制,创新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区域合作模式,探索完善异地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地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飞地经济飞更高
等;要坚持改革创新、先行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有条件地创新政策供给,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意见》提出了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支持合作方创新合作模式,合理分担相关成本,建立完善的议事协调机制、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鼓励按照
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一是解决投资瓶颈。基地建设投资大,不确定性高,以往的基地建设完全由当地政府进行投资,
企业的引导,来解决招商项目不足的问题。三是解决管理瓶颈。“飞地经济”工业基地在管委会的机构设置、人员引进中,加深地区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革新服务理念,完善基地
种新形式,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一是解决投资瓶颈。基地建
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一是解决投资瓶颈。基地建设投资大,不确定性高,以往的基地建设完全由当地政府进行投资,财政压力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