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三大瓶颈”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建设标准还不完善,导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难开展、难持续、难创新。近年来,百色市应急办在实践和探索中,注重刨根问底、对症下药,有效破解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三大瓶颈”,不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化“动力不足”为“主动作为”
针对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应急管理工作可干可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我们注重学法用法、强化责任、扶正心态,化“动力不足”为“主动作为”。
大力加强法规意识。应急管理机构成立时间比较短,涉及领域比较新,目前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我们采取简报通讯、视频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给基层干部灌输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依法干,按规办”的思想意识。
切实增强责任感。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性灾难频发的年代,我国更是一个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基层是突发事件的源头,也是应急管理的“末梢神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基层领导干部培训中,不忘安排应急管理知识的课程;在年度工作计划中,不忘筹划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在城乡醒目位置处,不忘悬挂应急管理工作的标识标牌;在科技文化下乡时,不忘宣传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大力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不断强化事业心。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为国家、企业和公民提供安全、正常的社会环境的一个特殊领域和一种特殊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矛盾容易激化的大背景下,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们注重从文化入手,举办“知识竞答”、“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调整基层干部对应急管理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化“标准不高”为“质量至上”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应急管理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何化“标准不高”为“质量至上”,是当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查找实实在在“短板”。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这点毋庸置疑。有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得不实;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有的应急队伍能力素质不高;有的宣传教育流于形式。我们知难而上、尊重事实,每年派出工作组到基层实地考察和调研,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而后分门别类地剖析,找到真正的原因和破解的对策。
找对“怎么干”的路子。应急管理工作“想干不会干”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常见弊病。去年,我们研究制定下发了《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与考评细则》,狠抓了10多个乡镇、社区、村屯、企业、学校应急管理建设试点,召开了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不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进程。特别在硬件建设上,我们统一规范了基层应急办必须建立“三室一库”(办公室、值班室、科普宣教室和器材库),办公室必须做到“三有”(有牌子、有必备的办公用品、有必需的办公器材),科普宣教室必须做到“四有”(有场地、有桌椅、有教材、有投影仪)。
确保考验中见“真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年来,我们注重在完成重大急难险重任务和应急演练活动中检验基层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应急队伍的综合素质,先后开展了百色市地震救援跨区域实战演练、平果县洪涝灾害应急救助演练等100多次,完成了靖西华银铝泥浆泄漏事故、德保高速公路多贤隧道塌方等应急抢险任务50多次,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化“监管不力”为“牢牢掌控”
基层应急管理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作,为确保有专人去抓、有专人去干、有专人去落实,必须化“监管不力”为“牢牢掌控”。
健全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基层应急办,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实行预案定期修编和根据演练及实际情况适时修编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响应、启动、执行、终止台账记录制度。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数据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分析制度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商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商会。
采取激励措施。把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列入全市绩效考评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验收;将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进行考核,作为年度推荐表彰先进的依据;坚持每季度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倒查,奖励好的单位,鞭策差的单位;制定《百色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训练与考核大纲》,每年组织一次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考核和比武竞赛,激发练兵热情,促进训练落实。
加大督导力度。近年,我们为培养应急管理工作“明白人”,除驻点帮建、现地督导外,还通过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拓展基层领导干部抓建视野。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和工作实际,指导基层在应急管理建设上推行“三结合”的做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民兵队伍建设,结合人防疏散基地建设),达到“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平时服务”的目的。
作者:李洪新 百色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应急办主任
如何破解基层党建的难点和重点
(一)普遍重视不够。一些部门的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的改革和调整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的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工作中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抓手。有的虽然有安排、有部署,但在抓落实方面做得不够。
(二)任务不明确,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对于当前社区党建有哪些主要任务,从哪些方面去抓,一些社区党组织对此不明确,或者是找不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此外,方式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不够,切实有效的措施、载体和机制不多。
(三)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比较薄弱。表现为:一是社区党支部发展党员困难较大。社区管理的人员多为无业人员和社会青年,思想政治素质较低,不愿加入党组织,真正能让社区党支部发展的党员后备人选少而又少。加上一些地方党支部的工作力度较弱,党员发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二是流动党员管理上比较薄弱。流动党员主要有以下几类:(1)外来务工经商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往往不能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有的即使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也不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愿暴露党员身份;(2)迁居党员。这部分人员迁移到新居后,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或者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3)退休后二次就业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因嫌转移组织关系麻烦,往往不转移,声称回原单位参加组织生活;(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下岗后返回街道社区,但多数人的组织关系仍然留在原企业党组织;(5)毕业后、就业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退伍兵党员。这部分人员中有的待分配时间长达一年,在“找工作”期间,多数不能及时递转组织关系,即使转移了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也比较困难,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6)流动人才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多为科技人才,流动性大,有的党员政治意识不强,长期脱离组织。
(四)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许多社区虽建立健全共驻共建工作机制,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共建意识不强,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有不少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明确,没有建立层层负责和专人负责等责任制。
(五)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和针对性。目前,一些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方法单一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把党支部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缺乏创新和针对性。一项调查表明,一些社区党支部书记把“在党员大会上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规定”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很难对党员产生吸引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就难以有好的发挥。
如何破解基层安全生产执法难的问题
(一)做好宣传工作,增强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法制观念
要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首要的任务是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做好预防工作,除了要求执法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排查,还要做好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永昌县安监局在宣传工作方面有以下几个具体的措施:第一,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印刷成宣传手册,定期的发放到群众和生产单位手中,增强群众和生产者的安全意识。第二,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力量,永昌县安监局了解到现今很多群众都比较关心地方新闻,在和永昌电视台协商以后,每天在新闻和天气预报之间,插播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一些预防措施以及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办法,培养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普及安全知识。第三,定期的召集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交流会,互相交流关于自己企业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的实施,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学习安全知识、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遵守安全法规、人人爱护生命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作为基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机构,它的主要责任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涉及行业多,范围宽、人员广,具有综合性、多面性、复杂性的特点。永昌县安监局目前还没有设立相应的执法监察大队,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执法过程的力度。近几年,永昌县安监局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在县、乡镇两级政府和园区管理机构建立了行政正职任主任、副职任副主任、相关部门参加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召开全体会议(一年不少于4次),分析研究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其次,为了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永昌县安监局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合格执法人员的标准,根据我的调查研究,这些基本标准有:一是要求执法人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二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四是要有执法的魄力,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执法;五是要有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最后,永昌县安监局对执法人员进行了各方面的培训,包括深造和交流学习;在单位内部开展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和研讨论坛,促进执法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请专家来开展讲座,学习其他地方或单位先进的执法理念和执法经验。
(三)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提到执法效率
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使执法过程快速,高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效率。针对永昌县安监局目前执法经费短缺的现状,永昌县安监局以及永昌县政府的领导本着克服困难的原则,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必须首先要解决好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等基本设备,保障正常办公的需要;第二,主要解决行政执法经费问题,设立专款专用经费的措施,确保安监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实行安监行政执法人员岗位津贴和增加工资比例,提高执法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建立网络联网平台,做好交通、通讯工具的微机信息网络配套建设,确保信息灵、出警快、压事故、减伤亡、降损失。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前提,才能保证我们的执法过程严谨,高效,最终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达到执法的目的。
(四)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监督机制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直接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尤其是基层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单位,更是直接的面对和处理发生的安全事故。鉴于此,在执法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严格的规范执法行为,同时,运用多种监督并行的方法,完善监督机制。永昌县安监局的领导意识到要想减少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从源头上开始治理,首要的就是在安监局内部开始整顿。根据我对永昌县安监局相关资料和文件的阅读以及在访谈有关执法人员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中一些具体的整顿办法和措施。
一是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审查,杜绝有些企业的领导向执法人员请客送礼的现象,避免执法人员私自向企业开绿灯,尤其是在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企业当中。具体包括:做好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的办理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严格的审批办理程序,从2012年到2013年共为113家烟花爆竹经营门店办理了零售许可证,并健全管理档案113份;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相关证照的审查工作。对由省、市业务部门审批的行政许可项目,永昌县安监局按照把好“第一道关”的原则,严格资料审查,严格现场检查,并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办理。2013年1―8月份,永昌县安监局共审查上报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的延续登记、变更登记手续47份。
二是全面推行“阳光政务”,严肃纪律和加强监督是重要保证。首先,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总体要求,永昌县安监局正在推行“阳光政务”活动,把安监局主要职责、行政执法依据、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处罚程序以及矿山企业证照信息、爆炸物品供应情况等事项,及时向监管对象、社会和群众公开,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实现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除此之外,设立举报信箱、开辟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
。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把党支部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缺乏创新和针对性。一项调查表明,一些社区党支部书记把“在党员大会上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规定”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很难对党
产交流会,互相交流关于自己企业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的实施,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学习安全知识、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遵守安全法规、人人爱护生命健康的社会氛围。(二)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安全生产行
管理知识的课程;在年度工作计划中,不忘筹划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在城乡醒目位置处,不忘悬挂应急管理工作的标识标牌;在科技文化下乡时,不忘宣传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大力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不断强化事业
,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印刷成宣传手册,定期的发放到群众和生产单位手中,增强群众和生产者的安全意识。第二,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力量,永昌县安监局了解到现今很多群众都比较关心地方新闻,在和永昌电视台协商以后,每
索中,注重刨根问底、对症下药,有效破解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三大瓶颈”,不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化“动力不足”为“主动作为” 针对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应急管理工作可干可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我们